抱朴(汉语词汇)

抱朴汉语词汇

抱朴(bào pǔ)是一个道教术语。源见于《老子》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”。朴指平真、自然、不加任何修饰的原始。抱朴即道家、道教思想中追求保守本真,怀抱纯朴,不萦于物欲,不受自然和社会因素干扰的思想。

中文名

抱朴

拼音

bào pǔ

出处

《老子·十九章》

释义

保持本有的纯真,不为外物所诱惑

历史记载

《画前密意·工夫第十一》

例句

1、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;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;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此三者以为文,不足。故令有所属:见素抱朴,少思寡欲,绝学无忧。

2、葛洪,字稚川,自号抱朴子,丹阳句容人。

3、戴颙遗听鹂之亭舍,葛洪传抱朴之典坟。

4、博观约取醇醪饮,抱朴归真笑语频。

5、胭脂峡清澈的甘泉、幽深的峡谷、奇丽壮观的瀑布、灵幻奇巧的怪石,让人无不沉醉流连,无不叹赏天地造化的抱朴守拙。

史书记载

元代道士李道纯《画前密意·工夫第十一》诗云:“清心释累,绝虑忘情,少私寡欲,见素抱朴,易道之工夫也。心清累释,足以尽理。虑绝情忘,足以尽性。私欲俱泯,足以造道。素朴纯一,足以知天。”知天者,即能与天同寿。

《道德经》还有“朴”字多处,如“敦兮其若朴”(十五章),“常德乃足,复归于朴”(二十八章),“朴散则为器”(二十八章);特别是对第三十二章“道常无名、朴。”这一句,历代注家都十分重视,认为它说明道总是具有“无名”和“朴质”这两个重要的特性。

《淮南子》也将“朴”视为“道”的重要特性,称“朴至大者无形状,道至眇者无度量”。在天地初辟,万物未生之时,世界就是“混沌为朴”的。万物生成以后,“朴散而为器”,因此,治政的人要“澹然无欲而民自朴”,从道的人应该“偃其聪明而抱其太素”,“已雕已琢,还反于朴”。

参考资料

1.抱朴·汉语词库

….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答案星辰 » 抱朴(汉语词汇)

赞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