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巷镇(江苏省丹阳市下辖镇)

后巷镇江苏省丹阳市下辖镇

后巷镇地处江苏省丹阳市东北部沿江地区,属苏南经济板块。镇域总面积63.9平方公里,人口3.56万人,辖31个行政村和居民委员会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后巷镇率先成为镇江市“亿元乡(镇)”,被誉为“富三角”乡镇之一。后巷镇人民积极实践“三个代表”,团结拼搏,勇争一流,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均取得了可喜成绩。先后荣获了江苏省文明镇、江苏省卫生镇、江苏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,连续多年荣获镇江市红旗党委、丹阳市“六有六好”先进党委等称号。

中文名

后巷镇

所属地区

中国,江苏省

下辖地区

朱家村、曙光村、新弄村、五星村、舟山村、陈庄村、其林村

面积

63.9平方公里

人口

3.56万人(2007年)

地理位置

地处江苏省丹阳市东北部沿江地区,属苏南经济板块

地域名人

管文蔚三兄弟、梅嘉生、宦清胜、管有为、陈永阁、汪云龙、恽贤成、柴汝奎

介绍

2014年,经省政府、市政府批准,镇江丹阳沿江埤城、后巷、新桥三镇合并成立丹北镇。

后巷镇位于丹阳市东北部,属苏南经济板块。镇域土地总面积63.9平方公里,总人口3.6万人。境内交通便捷,101省道由西向东横贯全镇,镇常公路南北向从镇中穿过,有市级公路4条,连接大运河的国家六级航道─九曲河从镇东擦边入江。后巷镇距丹阳高速公路入口处20公里,距长江第二大港口—镇江大港港口12公里,距南京禄口机场120公里,距常州飞机场20公里,交通十分便捷。

后巷镇是著名的“中国工具之乡”,是世界上最大的麻花钻生产基地;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工具钢生产基地;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子接插件生产基地。2004年,全镇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0.26亿元,工业增加值16.3亿元,利税5.42亿元。实现合同利用外资4300万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2060万美元,自营出口创汇6150万美元。2004年在外向型经济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,日本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总投资达一亿美元的“汽车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项目”已正式落户我镇。在技改投入上全年完成5.45亿元,达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,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达8个。

这些项目的建设成功有效地改变了后巷工业经济结构,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加快发展,实现了加快发展、率先发展、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,经济发展在量和质上有了新的提高。2004年我镇着手对六家企业进行了改制和二次改制,进一步明确了产权,优化了资源,促进了企业的活力。民营经济保持了稳步发展,新增个体工商户184家、民营企业52家,新增注册资金2500万元。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.5亿元,比上年增长21%,人均GDP5.83万元,比上年增长22%,三产比例调整为3:83:14,实现财政收入1.69亿元,比上年增长23%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.1亿元,比上年增长25.3%。[1]

经济建设

后巷镇

在经济建设方面,后巷镇在外资利用、个私经济发展、资本运作推进和硬环境改造等方面都实现许多突破,形成了五金工具、特种钢、电子电器、纸业、塑料包装、建材和化工六大支柱产业。后巷镇经济总量跃居镇江市第一位。2003年,后巷镇工业销售实现36亿元,利税3.8亿元,工业增加值12.98亿元,自营出口5150万美元,经济总量连续八年保持丹阳市首位,连续三年保持镇江市第一。

打造五金工具生产基地,把钻头做成全球最大;打造汽车配件生产基地,把安全气囊做成全球最大;打造电子通信生产基地,把电子接插件做成华东最大;打造基础板材生产基地,把中薄板、瓦楞纸做成省内有名。李刚认为,克服“边缘化”危机,实现未来的发展目标,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,提升产业发展层次。后巷将坚持科技创新,推进企业设备现代化、企业与院校科研合作、管理信息化;坚持创塑品牌,在鼓励企业争创驰名商标、中国名牌的同时,打造区域品牌;坚持资本运作,鼓励天工、飞达、丹工、丰裕等企业上市;坚持外向开拓,引进先进技术、吸纳资本进入、鼓励企业外向发展,力争实现全镇工业经济的科学发展新跨越。

推进经济的率先、科学、和谐发展,实现全面小康,必须要有良好的发展载体与发展环境。李刚指出,后巷镇将突出城镇建设与软环境建设重点,努力提升后巷镇的发展、富民承载力和服务水平。该镇将以建设小城市要求,加快城镇建设、完善配套设施,科学规划南片生态农业区、北片现代工业区,形成包括产业集中区、商贸流通区、行政服务区、公共休闲区、生态农业区、居住集中区在内的“两片六区”空间布局和五纵八横的道路体系,并做到“五户镇上有间房,十户镇上有间铺”,全面提高群众的资产性收入;实现社会观念创新与政府服务创新,继续在全社会营造群众参与发展、支持发展、竞相发展良好氛围,努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,启动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,实现集中办理的“一站式”全天候服务。

精神文明建设

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,后巷镇显现特色,硕果累累。后巷镇是座古镇,文化底蕴浓厚,也是有名的“篮球之乡”,小小篮球,成为凝聚全镇人民实践后巷精神的有效催化剂。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发展,在该镇成效明显,许多集团、公司都创办了自己的厂报、杂志,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团,极大地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。后巷镇文明单位和文明职工的创建活动,促进了村风、民风、行风的改善,“十星级文明家庭”的评选,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,文明村镇的创建更是提升了该镇三个文明建设的水平。截止2003年底,后巷镇共有省级文明单位、文明村4家,镇江市级文明单位、文明村9家,丹阳市级文明单位、文明村41家。

政治文明建设

后巷镇

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,后巷镇党委敢于积极探索,勇于开拓创新。曾率先启用经济能人担任支部书记,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作过积极努力。为了进一步推动党内外民主,加强党内监督,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,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,保障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,后巷镇党委又率先在全市推行镇党委的党务公开制度,将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有机结合,全面接受党内外的群众监督。为了切实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领导,把党务公开摆上位置,后巷镇党委专门召开了党委会,对党务公开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。成立了“后巷镇党务公开领导小组”和“后巷镇党务公开监督小组”,并组成了工作班子,确定了工作人员,制定了工作计划。

特色产业

后巷镇

后巷镇素有“中国工具之乡”的美称,是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工具钢和工具麻花钻的生产基地,华东最大的接插件生产基地,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生产基地正在形成,特种板材产业集群正在形成。后巷镇已形成了五金工具、金属冶炼、包装印刷、电子通信、汽车配件等五大支柱产业板块。2000年起,后巷镇经济总量跃居镇江市第一位,2006年经济综合指标位居镇江市第一。后巷镇品牌效应已日益突显,有两只中国驰名商标,两个中国名牌,五家企业获得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,26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,2家企业的有关项目获得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。图谋跨越,“十一五”期间,后巷将实施“三个百亿工程”:2007年起全镇工业销售突破百亿元,到2010年形成2家销售超百亿元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,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或工业集中区(工业园区)。

基础建设

后巷镇

后巷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,建镇区面积10平方公里,五纵八横的小城市交通体系已基本形成,全面构建了集中居住区、产业集中区、商贸服务区、行政中心区、公共休闲区五大空间布局板块;实施了农村道路贯通工程,全镇范围内的农村道路均高标准、高质量地完成了改造;电力配套设施完善,目前已有一座22万伏输变电站,5座11万伏输变电站。后巷镇发挥文化优势和地理优势,积极投资和发展旅游经济。目前,占地18平方公里的嘉山旅游风景去正在建设之中,该镇将利用3-5年的时间建成国家4A级风景区,景区内将建成沪宁第一塔、天下第一金刚经摩崖石刻、天下第一罗汉洞、特色农家乐等景点。

参考资料

1.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后巷镇·博雅地名分享网

….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答案星辰 » 后巷镇(江苏省丹阳市下辖镇)

赞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