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省济宁市2022-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

山东省济宁市2022-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,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山东省济宁市2022-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,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趣找答案/直接访问www.qzda.com(趣找答案)

试题答案

山东省济宁市2022-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

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,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趣找答案/直接访问www.qzda.com(趣找答案)

山东省济宁市2022-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

1.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,正确的一项是(3分)A.中国人对人生现实的缺陷普遍缺乏认识,对于戏曲里所叙述的人生缺陷,颇感不快。B.戏曲的“大团圆”程式,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,可以之弥补人生的不足。C.“中和”才是人和万物存在的状态”的儒家理念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意识。D.当下应有更丰富的戏曲结构,但也不赞成以粗浅的理由抛弃“大团圆”的艺术表达。

山东省济宁市2022-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

(摘编自李康化《从清旷到清空——苏轼、姜夔词学审美理想的历史考察》)1.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A.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,重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,强调有为而作,针砭时弊。B.一些诗好奇务新,或者一味地粉饰现实、阿谀奉承,苏轼对此持否定态度,认为文章要“以体用为本”。C.苏轼词风趋向清旷,因为他对人生持旷达态度,承认悲哀存在的普遍性并以此否定对悲哀的执着。D.北宋的词坛总体上是为侧艳之词所笼罩的,苏轼的词学审美理想与当时流俗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。

试题答案

柳永在其都市词中,最爱描写汴京的民俗,正月十五的元宵、二月初二的踏青、三月的寒食清明、七月初七的乞巧、九月九日的登高等等,,这些民俗在其都市风词中都得到了生动再现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答案星辰 » 山东省济宁市2022-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

赞 (0)